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指津)

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文中重要词语、概念”,是指在文中含有特定属性的、起关键作用的、并能显示全文核心主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有助于考生准确地把握文章。
对这一知识点,高考中都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考查的。重要词语、概念在文中有的以下定义的形式出现,有的以诠释的形式出现,有的相对集中,也有的散见于全文各处,需要考生进行整合归纳。还有代词、非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解题技巧
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从上下文中找出所有信息区域与信息点,与文本信息进行比照、辨别。
考生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方面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词语的含义解释不清楚,语言表述不够到位。
2. 脱离具体语境,机械照搬词典里的释义,没有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推断概念的含义。
3. 仅仅根据字面意思断章取义。理解不深入,未能透过字面意思把握词语的深层含义。
4. 对概念一知半解,以偏概全。
5. 理解纯属无中生有。
6. 将概念与其他方面混为一谈。
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只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高考考查重点是文中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1. 文中的重要句子有如下特点:
(1)就文章的内容而言,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句子,如表述观点,说明主要事理,表达作者观点态度、写作意图的句子,揭示文章主旨、文章中心、段落中心的句子等。
(2)就结构而言,总领句、总结句和关键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就表达效果而言,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如有些句子言简意赅,或内容丰富含蓄,或运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等。
(4)就出现的频率而言,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2. 所谓“句子的含意”,是指语句在文中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句子的含意包括四个方面:
(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这不是考查的重点。
(2)语境意义,即临时意义,这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3)言外意义,即句子的弦外之音,这也是考查的范围。
(4)修辞意义,如运用反语、双关、委婉等修辞,使句子含意发生变化,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3. 重要句子的类型
(1)中心句:能够体现全文中心意思或某些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概括凝练,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2)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深化主题,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3)结构句:能够提示文章结构脉络层次的句子,如挈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线索句等。
(4)修辞句:运用修辞手法更形象、深刻地表现情感的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5)象征句:使用象征手法表达特殊意义的句子。
(6)含蓄句: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一定意义的句子。
(7)阐释句:对列举事例中使读者不易明白的内容进行诠释的句子。
(8)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寓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的句子。
解题技巧
首先,要明确三点:一是分析所给的句子及解题要求,明确解题的对象和出题的角度;二是找到句子的位置,明确信息区域;三是初步把握句子涉及的对象、性质、原因、结果、范围、程度、角度、方式、态度、观点、情感、意图等内容。
其次,要熟悉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会出现的失误有:
1. 对句子内在含意解释不清楚。
2. 人为拔高。
三、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分析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高考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
1. 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
2. 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的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 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
论述类文本,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来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 忽视文章的前后呼应和伏笔。
2. 理不清文章段落层次。
3. 不善于发现不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4. 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是“讲话或文章等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所谓“归纳内容要点”,是指把散落或蕴含在文章中的要点通过分析概括起来。它包括三层含义:①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②对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③对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
所谓“中心意思”,是指文章所要表达的总的观点及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所谓“概括中心意思”,包括两层意思:①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揭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作者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归纳内容要点”与“概括中心意思”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篇文章总要使用若干个材料,每个材料总有一个核心,而这些核心就是文章内容的要点,阅读文章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要点的解读,概括出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不是要求记住文章的具体词句,而是要求能够把文章的内容或主旨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并把它表达出来。论述类文本,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包括分论点)是什么,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
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②考查对某段落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③考查就某一具体材料下定义的归纳概括能力;④考查结合文章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高考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归纳、概括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②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用意等。 
1. “归纳内容要点”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误区:
(1)不能紧扣题目要求;
(2)对要点归纳概括不准确、似是而非;
(3)要点归纳不全,主次不分,条理不清。
2. “概括中心意思”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误区:
(1)将文章内容简单相加与中心意思混同,不注意分析内容要点的共性和意向所指;
(2)概括中心意思任意“拔高”,把文中没有的意义强加给作者;
(3)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4)不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把局部的内容要点当成文章的中心意思。
五、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考生能够对其进行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所谓“观点”,是指作者对文中所述的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材料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作者的创作意图,具体表现在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物的褒贬、对事情的肯定与否定等态度上。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找出能回答关于观点态度问题的关键段落、重要语句,分析作者在叙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时的看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注意这里不是单纯地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分析蕴含在具体内容里的观点态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露方式也不同。论述类文本多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有的语段的中心句也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此类试题通常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①确认作者的观点,辨析判断某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②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③比较作者在文中引用、转述的他人的观点,从命题意图来看,往往要求考生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具体语境作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④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异同,一般考查考生从分析作者运用信息材料的角度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⑤分析作者的观点,常常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依据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
解题技巧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语言、材料及阐释过程来传达的,其观点态度与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一致的,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可以通过辨析文中重要语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等方法,把握作者的看法、倾向。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整体把握,联系中心内容和主旨。
2.重视文体特点,抓住关键内容分析。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常常表现在论点上。
3.综合归纳分析,抽象说明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有时是直接、集中地在文中体现,我们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即可。但是,多数情况下,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分散在多处或曲折地传达的。若比较分散,就需要我们学会提取要点,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若隐含于字里行间,就需要我们抽象说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蕴含的意思进行揭示。
4.联系文外信息,全面把握观点态度。文外信息包括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有关注释、评述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导致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错误。
2. 过分强调写作背景,将不属于文中的意思强加进来。
3. 缺乏整体意识,概括评价不全面,综合概括观点没有抓住实质,抓不住主要内容,或顾此失彼。
 尽管论述文本的种类很多,但它们仍有共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 广泛性,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论文、杂文、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都有可能涉及。
2. 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从内容上看,富有明显的专业性;从语言表达来看,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
3. 科学性,首先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只有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
4. 创新性,或者是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或者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或者是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或者推翻前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