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地貌)等要素组成。其中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包括:
对大气圈的作用:绿色植物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使现代大气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对水圈的作用:绿色植物参与了水循环,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对岩石圈的作用:绿色植物参与了岩石(沉积岩)的形成,并形成了沉积能源煤炭、石油,同时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知识链接】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作用
 
(2) 表现:如果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影响而改变,就会造成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去改造、利用某个自然地理要素,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自然带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从而又出现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区域,称为自然带。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之间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但需注意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发育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
(2)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总结】由于每座山地都位于一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此其山麓地区的水热条件和该山附近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一致,故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自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地,自然带谱较为复杂。
(3) 非地带性及其具体表现: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规律,或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完整,这称为非地带性。
自然带的缺失: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因缺少相应纬度的大陆,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自然带的位置:比较典型的有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它们并不是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的地区,而是分布于盛行风的迎风坡,沿岸又有暖流的作用。安第斯山南段的东侧位于温带地区且紧临大西洋,但却形成了温带荒漠带,这是由于它位于安第斯山以东、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的缘故。
限制或扩展自然带:美国西海岸的自然带形成狭长的一条,无法向内陆扩展。而欧洲西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广阔,与当地的地形、洋流密切相关。
形成了分散的自然带:如我国新疆荒漠中的山麓地带,有丰富水源的地方,常会形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