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对聚落的影响

【拓展延伸】除了地形影响聚落外,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河流等对聚落的影响也较明显。就气候而言,聚落多分布于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就河流而言,许多聚落都沿河分布,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较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对外交通也较方便。
(2) 对交通的影响
在山区发展交通时,人们常优先修建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
山区的交通线路选址,一般优先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区修建交通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其线路的弯曲程度一般要大于平原地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坡度,从而减小工程量,同时也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原因:全球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有关。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主要来自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此外过度毁林减小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2) 影响
就自然环境而言,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冰川融化及海水热膨胀),淹没沿海低地,也会导致海岸线的变化。全球变暖后,蒸发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全球的气候状况和水循环运动。全球变暖会使原生态系统遭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可能使大量的物种灭绝。
就社会经济而言,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变得更干,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可能会退化为草原,种植业经济可能会变为畜牧业经济。高纬度地区会变暖且降水也会增加,能够适合种植温带作物。全球变暖还会导致中低纬地区炎热天气频率增加、某些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3) 对策: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消耗一部分二氧化碳;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此外,建设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等也可应对全球变暖。
3.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 含义:自然资源是指直接来自自然界,并对生产、生活有用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能量),即自然资源要同时具备自然属性(来自自然界)和经济属性(对人类有用)。
(2)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就地区而言,我国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就时间而言,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益。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技巧点拨】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对策

 4.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 气象灾害

【答题模板】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系发达、汇水量大、河道弯曲)、水文特征(流量大、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气候特征(降水量丰富且集中)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三方面分析。
【知识拓展】我国北方农民,在寒潮来临之前,常会通过燃烧作物秸秆产生浓烟来防寒。这是因为浓烟可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降温幅度减小,起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但在雾霾日益严重的今天,此方法不宜提倡。
(2) 地质灾害
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会使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火山活动: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称火山活动;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锥形山地叫火山。火山灰和熔岩会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
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泥石流会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知识拓展】我国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是西南地区,这是因为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破碎;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降水量丰富,夏季多暴雨;植被遭受破坏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