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问者:.
广东 5月6号 高考小题狂做历史基础篇2020 p76第10题 疑问:该材料反映的是80年代,产业结构变化不是发生在90年代吗?
编辑解答:
简单来说,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在国家经济中的比例分配,其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教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就提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二战后就已经开始;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比重上升必然会引发产业结构的变革,从而出现本题材料中“白领”等非生产性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多。
具体来说,有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当时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退,为此,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新技术的投入,使相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80年代时“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的说法是比较妥当的。
另外,就课程知识点来说,与90年代美国相关的史实应该是指“新经济”,而新经济是在如上的产业结构变化下,美国经济所呈现出的长期蓬勃发展的状态及全新的增长模式,并不是对产业结构变化本身的描述。
2.提问者:.
广东 5月6号 高考小题狂做历史基础篇2020 p76第1题 疑问:用进废退怎么体现猿进化成人?
编辑解答:
教材中对“用进退废”给出的解释是“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在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用进”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大脑容量的增长。在人类演进的更新世时代,频繁到来的大冰期(也就是冰河时期)带来了气候的巨变;为了适应环境,不同的动物进化出了不同的器官(比如北极熊的毛皮),其中人类则是通过大脑,也就是智力的进化——通过制造工具来获取生存资料,这也正是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由于已经能够通过工具获取食物、制作衣物,原本用于保持体温的浓密毛发自然也发生了退化,这就属于“退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