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典型例题)

一、规律总结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并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其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确定有关最小公倍数,并配定有关得失电子的物质或离子的计量数,然后根据质量守恒配定剩余物质或离子的计量数,最后检查电子得失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并标注反应条件或生成物中的沉淀、气体等。
1 把图乙中的物质补充到图甲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对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二、易错分析
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若不注意电子得失守恒、元素守恒、质量守恒,不仅会使问题复杂化,而且容易出错。例2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
c(ClO-)(c(Cl-))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c(ClO-)(c(Cl-))11,则溶液中)()2(1)
B.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2(1)a mol
C.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

2(1)a molne6(5)a mol
D. 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7(1)a mol
【答案】D
【解析】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c(ClO-)(c(Cl-))11,令c(Cl)=11 mol·L1c(ClO) =1 mol·L1,根据电子守恒可求得c(ClO3()) =2 mol·L1,则)()2(1)A正确;B项,由反应产物KClKClOKClO3的化学式看出钾元素与氯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n(Cl2)=2(1)n(Cl)=2(1)n(KOH)=2(1)a molB正确;改变温度,若反应中只生成KClKClO,转移电子2(1)a mol,若反应中只生成KClKClO3,则转移电子6(5)a mol,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范围为2(1)a molne6(5)a molC正确;改变温度,若反应中只生成KClKClO3,根据电子守恒知,可产生KClO36(1)a mol(最大理论产量),D错误。